【學務處】新北市立自強國民中學113學年度第二學期休業式校長的話 - 新北市立自強國民中學
跳到主要內容區

 

【學務處】新北市立自強國民中學113學年度第二學期休業式校長的話

新北市立自強國民中學113學年度第二學期休業式校長的話

做到位:效能x效率=效益

20250630鄭建立

    近日不論是七年級的英語歌唱比賽、七八年級的簡報王比賽,尤其八年級的排球比賽同學們的表現,不論是整體的技巧和團隊合作及戰術都是屬於上乘之作,我看到的是同學們各方面的進步,我想和大家分享「把事做到位」即「刻意練習」這個主題,正呼應了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的「效能」(Effectiveness)和「效率」(Efficiency)的關係,也就是「做對的事」(do the right thing)和「把事做對」(do the thing right)的關係,另外還有一個叫「效益」即「值得去做」的事。

    複雜的事情簡單做,你就是專家;簡單的事情重複做,你就是行家;重複的事情用心做,你就是贏家。你可以善用這二個月的暑假,使你成為專家、行家與贏家。

一、做對的事(效能):贏家

    問對問題是非常重要的事,「用正確的方法解決錯誤的問題,比用錯誤的方法解決正確的問題更危險。」「做對的事比把事情做對更重要。」也就是方向盤比碼表更重要,它往往都是重要而不緊急的事,例如健康促進、上課讀書、學習英語、培養技能等。

    美國「底片大王」喬治伊士曼(George Eastman)幾經艱辛,終於發明一種易於使用的攝影底片,並創辦了生產這種底板的工廠──柯達公司(Kodak)。由於這種新的攝影底片易於使用,而且價格便宜,所以面世不久就成為暢銷美國的名牌產品。可是,伊士曼萬萬想不到第二年的春天,他的公司竟然一張訂單都沒有接到。伊士曼覺得很奇怪,可是總想不到原因何在。有一天,一位伊士曼的客戶兼好朋友怒氣沖沖地對他說:「真的氣死我啦!只是過了一個冬天,我就無法使用你賣給我的攝影底片,這是怎麼一回事?這些素質差、靠不住的攝影底片,你怎可以賣給顧客?……」這時,伊士曼清楚知道,如果他繼續銷售這些不合格的攝影底片,最終只會完全失去顧客對他的信任。於是,伊士曼決定向全國經銷商寫信致歉,以原價收回不合格的產品,並將它們全部打碎,暫時關閉自己的工廠。此後,伊士曼到英國著名的攝影研究所,經過半年的刻苦學習和研究,最終發明一種存放多年後仍可使用的攝影底片。當這種新的攝影底片重新投入市場後,很快就風行全世界。

二、把事做對(效率):專家

    效率是關於資源的運用,建立在正確的目標基礎上,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,達成最大的成效。時間管理就變得非常重要了,要善用登錄時間、封鎖時間、優先順序和充分授權等工具。

    1.登錄時間:是時間管理的第一步,必須透過這個工具才明白你的時間強盜,滑手機時間太多、打電玩、看line、IG、tread等社群軟體,或者拖延、沒有每日工作表、沒有計畫等。暑假的第一週是你可以實踐的第一步。

    2.封鎖時間:在重要而不緊急的事上這個工具特別有效,我的一個好友就是利用它而完成了出版書的計畫。你可以利用每天1至2個小時的時間,將你過去所學習的科目進行完整的複習。

    3.優先順序:學習時間管理的象限圖判斷緊急而重要(I)、不緊急而重要(II)、緊急不重要(III)和不緊急不重要(IV)的四個象限的優先順序排列,優先將大石頭放入行事曆,你將有一個充實且踏實的每一天。

    4.充分授權:特別是班級的幹部要學習授權,要學習合作學習,你的學習效率將大大提升。

    時間其實是無法被管理的,但可以管理的是使用時間的人,因為一天24小時用完後就歸零,明天又開始有24小時了,時間管理是一生要學習的功課,時間管理達人必定是高效率的領導人。

三、值得去做(效益):行家

    效益是指衡量這整件事對你的目標是否真正帶來價值,避免過度追求細節而忽視全局。也就是要做風險評估,就算目標設定的再正確、執行效率再高,但事情本身如果不具備效益,投入與回報不成正比,那也許一開始就不值得我們花時間投入。

    真正的柯達故事,顯示公司成功克服了早期困境,並根據過去應對傳統顛覆的舊規則,做了所有正確的事情:柯達管理技術的轉變,改造了組織,實現了目標,並成為數位沖印領域的領導者;但它掌握數位沖印業務之時,也是沖印業務即將被數位瀏覽取代之際。螢幕取代相紙,智慧手機取代紙本相簿,社群媒體貼文取代沖印相片,然後柯達的世界開始走下坡。

    柯達沒有領會到的,是現代顛覆的新規則,而現代的顛覆是生態系的顛覆。柯達卻發現自己贏錯賽局,舊的規則仍然重要,但不再是充分的指南,因為二維策略對於三維世界是不夠的。如果你不擴展觀念,對於機會和威脅、對手和夥伴、價值創造的建立和時機的掌握有更宏觀的看法,那麼就會招致失敗。

    當柯達工程師沙森(Steven Sasson)於1975年發明數位相機時,他引發長達25年的內部辯論,討論是否、何時,以及如何把數位影像納入公司的商業營運。柯達在2000年開啟新的數位化篇章,新任執行長卡普(Dan Carp)打開十年奇蹟成功轉型之門,在這十年中,柯達成為數位市場的冠軍。2005年,柯達在美國數位相機銷售中排名第一(全球排名第三),領先競爭對手佳能(Canon)和索尼。它接受適應數位世界的痛苦,並於2006年關閉全球各地的底片工廠,裁減27,000個工作。2007年,柯達以23.5億美元的價格出售旗下賺錢的醫療影像業務,並加碼投入數位領域。這進一步證明柯達對數位沖印的決心。

    有兩項關鍵的發現讓柯達欣然接受數位沖印。首先,該公司發現家用列印耗材的利潤極為豐厚。其次,柯達發現,它的許多核心能力可以轉移到新的數位世界,甚至也無縫接軌地傳遞到數位時代。

    證據很明顯:柯達並沒有「錯過」數位浪潮,展現出不可能的事情是可以實現的。柯達的管理層做了困難的工作,讓利潤基礎從膠捲沖洗轉變為數位沖印,而且成功了。然而,柯達終究仍然失敗。

    柯達的失敗就是看起來是做對的事,也把事情做對賺了錢,但它們所堅持的數位沖印這件事是值得去做的事嗎?是值得深思的,因為智慧型手機替代了數位沖印。

四、小結

    「是什麼,才能做什麼」,先成為對的人,才能做有效能的事;在對的事的基礎上,運用對的工具才能把是做得有效率;但在AI的洪流下,更要掌握的什麼是你值得去做的事,讓你的學習更有效益,盼望在這個暑假你能夠成為學習的贏家、知識的專家和行動的行家。

瀏覽數: